2024-10-30
各国际能源机构对2050年氢能在全球能源总需求中占比预测
数据来源:毕马威、华鑫证券
目前主流电解水制氢技术路径有四种,它们分别是:碱性电解水制氢(ALK)、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(SOEC)、阴离子交换膜制氢(AEM),以及即将迎来商业化的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(PEM)。面对碳减排压力,电解水制氢或许是眼前工业化制氢技术中接近零碳排放的制氢技术。电解水制氢技术迭代应用将直接减少化工、石化以及交通、氢冶金等新旧领域的碳排放。
四种电解水制氢技术参数对比
数据来源:公开资料整理
碱性电解槽内部构成
来源:高工氢电
缺点:能耗较高,碱性电解水制氢需要消耗大量电能,而且电解效率相对较低;在碱性条件下,电解槽内的电极容易受到腐蚀,导致设备寿命缩短,维护成本增加;碱性条件下的膜稳定性差,碱性环境对膜的稳定性要求较高,膜损坏会导致电解效率下降;碱性电解水制氢产生的氢气纯度相对较低,需要额外的处理步骤才能得到更高纯度的氢气。
由于产品非常成熟,当前低能耗、大标方已成为其主流研究方向:据高工氢电报道,大标方的单体槽制氢设备的成本低于采购同等产量多套设备,2022年碱性电解槽1000 Nm³/h的产品已趋于成熟,国内现有单槽产能共15700Nm^3/h;当前行业的普遍电耗水平在4.5-4.6 kWh/Nm³,降低电解槽的直流电耗是电解槽技术升级的重点。
ALK碱性电解水隔膜发展历程
代际 |
石棉 (第一代) |
聚苯硫醚 (PPS) (第二代) |
复合隔膜 (在PPS基底两面涂覆浆料) (第三代) |
隔气性 |
隔气性差 |
隔气性差 |
隔气性好 |
能耗 |
能耗高 |
能耗较低 |
能耗最低 |
应用 |
已退出市场 |
亚洲国家 |
欧美应用,国内起步 |
来源:国海证券
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(SOEC)
简介:SOEC 的原理是在高温条件下电解水蒸气制氢,总反应为2O→2+。SOEC 电解槽由氢电极层、电解质层、氧电极层构成。氢电极为多孔陶瓷结构,例如 Ni-YSC 金属陶瓷,负责导通电子,传输水蒸气及生成的氢气;电解质为致密的钙钛矿类陶瓷(如 YSZ),可导通氧离子 ;氧电极为多孔陶瓷结构(如 LSM),可导通 ,传输空气及生成的氧气。
固体氧化物制氢流程
来源:艾邦氢能
优点:SOEC技术最大优势是电耗低,适合产生高温、高压蒸汽的光热发电系统。应用广泛,除了电解水制氢外,SOEC电解槽还可以与二氧化碳合成燃料及利用可逆反应用于燃料电池。另外,SOEC还具有稳定性良好、产氢纯度高等优点。
缺点:高温高湿的工作环境使电解槽选择稳定性高、持久性好、耐衰减的材料受到限制,也制约SOEC制氢技术应用场景的选择与大规模推广。耐久性是SOEC目前的重点问题,热化学循环,特别是系统停、启时,都会加速老化,降低使用寿命。
现状:国际市场SOEC已经进入产业化初期阶段,代表企业有德国的Sunfire、美国的Bloom Energy、Fuelcell Energy和康明斯、丹麦的Topsoe等。
阴离子交换膜制氢(AEM)
简介:AEM利用带有荷正电的基团形成的正电场吸引,从而实现电解液中离子的传递,阻拦阳离子的通过。同样涉及两个半反应:析氧反应(OER)和析氢反应(HER)。
结构:由阴离子交换膜和两个过渡金属催化电极组成,采用纯水或低浓度碱性溶液用作电解质。重要零部件阴离子交换膜的作用是将从阴极传导到阳极,同时阻隔气体和电子在电极间直接传递。在电极上负载催化剂后,再通过与极板、气体扩散层、垫片等组件密封组装。
AEM电解水制氢运行过程示意图
亿纬锂能AEM膜产品实物图
来源:亿纬锂能
AEM领先制造商意大利ENAPTER小型商业化产品参数
数据来源:公开资料
质子交换膜制氢(PEM)
原理:PEM水电解槽中,水在阳极被分解成氧气(O2)、电子(e-)和质子(H+),氧气从阳极排出。电子通过外电路流向阴极,而质子通过质子交换膜流向阴极。在阴极一侧,两个质子和电子重新结合产生氢气(H2)。
结构:PEM电解槽采用质子交换膜替代了碱性电解槽中的隔膜和液态电解质,起到离子传导和隔离气体的双重作用。质子交换膜电解槽成本中45%是电解电堆、55%是系统辅机;其中电解电堆成本中24%是膜电极。
PEM 电解水制氢结构原理图
来源:中国节能协会氢能专业委员会,《当代石油石化》
毫无疑问,处于商业化黎明的PEM电解水制氢市场广阔。以权威机构的氢气需求及电解水制氢渗透率等数据为基础,结合国产替代及技术更新带来的PEM在电解水制氢中占比的增长预期,我们最终测算出2020-2050年国内PEM制氢对质子交换膜的需求量如下表:
国内PEM电解制氢质子交换膜需求测算
数据来源:高工氢电,宁波材料所,中国氢能发展报告,中航证券,国海证券
水电解绿氢作为一种清洁能源生产方式,具有巨大潜力。可再生能源发电打开了氢能天花板,未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成本的进一步下降,绿氢需求有望迎来“高斜率”的增长,为实现能源清洁转型和碳中和目标作出重要贡献!